鸣志电器双重困境:业绩滑坡与概念光环
时间:2025-07-25 20:27 来源:未知 作者:xjqnpx 点击:次
鸣志电器长达68页的问询函回复公告,以近乎解剖式的数据披露,将公司近两年的经营困境暴露无遗。 利润断崖式下跌 2023年至2024年,鸣志电器的经营轨迹呈现明显下滑。公司营业收入从25.43亿元降至24.16亿元,归母净利润更是从1.40亿元锐减至0.78亿元,连续两年跌幅超过40%。对于这一颓势,公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将主因归结为两大现实阻碍:上海生产基地的搬迁与四大新建项目的产能滞后。上海基地动迁涉及7家关联公司,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搬迁过程直接造成生产停滞,导致营业收入净减少1.5亿元。更严峻的问题在于越南与太仓新建项目的集体“难产”——LED控制与驱动产品扩产、无刷电机新增产能、越南混合式步进电机及控制电机项目均未达预期。以越南400万台步进电机项目为例,2024年底建成后当年仅售出64万台,产能利用率不足20%;太仓基地产量1698万台,仍比设计产能短缺102万台。公司测算,若产能如期释放,2024年可额外获得1630万元净利润,但现实却是产能空转与效益蒸发。 财务数据的背离进一步凸显了经营矛盾。公司境外业务毛利率高达50%,几乎是境内业务的1.79倍,但境外收入却连续三年萎缩——从2022年的14.25亿元降至2023年的11.94亿元,2024年再降至10.70亿元。与此同时,存放境外的资金激增90.86%至4.04亿元,其中1.5亿元是2024年突击增资越南子公司。尽管公司解释为“预留扩产”,但未披露具体资金投向与时间表。商誉减值问题同样引发质疑:截至2024年末,账面5.48亿元商誉中,安浦鸣志、瑞士T Motion、美国AMP三大并购标的净利润分别暴跌107%、56%、34%,安浦鸣志甚至由盈转亏,但公司坚持“未出现减值迹象”。这种财务处理与经营现实的割裂,使风险提示显得单薄。 业务结构的变化则揭示了更深层挑战。核心业务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2024年营收19.59亿元,同比下滑5.45%,其中光伏应用领域营收暴跌60%,成为最大拖累。医疗设备业务营收也下降10%,全球竞争加剧与医保控费政策挤压了利润空间。仅有智能汽车及机器人领域成为亮点:智能汽车业务营收增长35%,机器人领域无齿槽空心杯业务增长近200%。这种业务冷热不均反映出公司对单一行业的过度依赖,以及新兴技术商业化进度的缓慢。 战略迷途与监管拷问 监管的追问直指战略执行力的缺失。上交所重点关注产能滞后与市场需求的真实匹配度,例如公司将LED项目失败归咎于“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延迟”,却回避了国产LED芯片技术突破引发的低价竞争。对于贸易代理业务萎缩但毛利率反升3个百分点的矛盾,公司“高毛利产品销量增加”的解释与客户数量减少的现实形成逻辑断裂。而安浦鸣志2025年预测收入反弹23%却拒绝披露客户名单的操作,更削弱了复苏预期的可信度。 68页回复函最终呈现的是一家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企业。搬迁补偿款和机器人概念虽能提供短期缓冲,但越南关税新政(2025年8月起越南出口美国商品关税提高20%)可能让海外成本优势化为泡影。当技术转化效率与财务审慎性尚未修复时,太仓和越南基地的钢筋骨架,仍将是产能过剩时代的沉默见证者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